首页/ 新闻中心 / 本市动态 / 正文

渭南市结合“六好”司法所创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上台阶

来源:渭南市司法局 发布时间:2020-11-24 16:17

作为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基层司法所承上启下,统筹协调,是连接县村两级的重要桥梁。2020年,以“六好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在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不减的前提下,渭南市司法局坚持依托基层司法所搭建镇(办)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乡镇(街道办)建站覆盖率达到100%。

一、主要做法

目前,全市建成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0个,乡镇(街道办)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1个,覆盖率达到100%。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1480多个,覆盖率超过70%。今年以来,全市律师办理法律事务29800余件,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1890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367件,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意见445条,化解矛盾纠纷869起,开展法治讲座192场。全市“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咨询量达9280余人/次。

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各县(市、区)司法局主动向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展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与组织和财政等部门沟通协商人事、经费等事项,促进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良性发展。

二是制度上不断完善。市局转发和制定了最高院等五部门《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办法》《陕西省市、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渭南市法律援助机构刑事辩护全覆盖案件指派管理办法(试行) 》《渭南市司法局关于确定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执行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各县(市、区)也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公共法律服务各项制度,形成了县级中心、镇(办)工作站、村(社区)工作室等不同层级的有效管理体系。

三是人力上合理配置。建立了229人组成的法律援助值班和刑事辩护律师库,实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327名律师与1818个村(社区)签订顾问合同,合理配置了公共法律服务人才资源。

四是财力上倾斜支持。在全国上下“过紧日子”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各县(市、区)依然把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司法行政机关也优先把资金向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倾斜,想方设法保障办公用房、人员经费。如富平县去年以来为县级中心建设投资约40万元,为镇村工作站(室)建设投资约60万元。

五是进程上检查督导。今年7月,由分管副局长带队,市司法局对全市“六好司法所”创建活动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情况逐一督导检查,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整改要求。市局还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各县(市、区)工作汇报,推进该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普及面广,但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实体平台覆盖率较高,但是发展不平衡。基础较好的澄城、富平、大荔、临渭、华州等县(区)基本实现了实体平台全覆盖。其余县市进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村(社区)工作室覆盖率相对偏低。此外“智慧司法”自助终端机安装使用率也高低不一。

二是业务用房存在被挤占挪用情况,开展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个别县局司法业务用房尚未竣工,一些基层司法所业务用房被其他部门挤占挪用,这些都对平台的正常运营产生了较大影响。此外,与城区相比,镇(办)工作站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也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

三是法律服务人才短缺,村(社区)一级工作室建设推进难度较大。广大农村需要更多的法律服务,但农村地区法律人才匮乏,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专业律师业务能力有一定差距,虽然实行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但一名律师身兼数职,如我市327名律师签约1818个村(社区),平均1名律师要为5至6个村(社区)提供服务,人才资源十分紧张。

三、对症施策

面对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我们创新工作方法,把司法所创建的“六好”标准用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六好”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市局要求,未实现实体平台全覆盖的县市,尽快向全覆盖发展。已实现全覆盖的县区,积极向规范化发展。智能终端机也要在村(社区)全面安装使用。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注重将实体平台、热线平台和网络平台有效整合,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式服务。

二是“两建”紧密结合,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支持,落实司法所和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业务用房以及法律服务人才利用等问题。对于合阳、蒲城等过去曾将司法所交由镇(办)管理的县,要求积极协调所在镇(办),尽快回收被其他部门挤占借用的办公室,保证业务用房不低于120平米的创建标准。在人才利用方面,通过志愿服务、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在“六好司法所”创建中注重为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招揽专业人才。继续深化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把提供法律服务与脱贫攻坚紧密相连,引导优质资源向基层传输,着力解决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努力体现公共法律服务的服务性和公益性。市司法局先后开展了公证、司法鉴定行业警示教育活动,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举办了多场法律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提升培训班,举行了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颁证宣誓仪式。如10月中旬举办了有司法所长、人民调解员等210人参加的社区矫正暨人民调解业务培训班,11月初召开了有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和业务骨干等70人参加的公证、法律援助质量建设培训会。参训人员学习了习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了《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六好司法所”创建、公证与法律援助业务等实务,促进了从业人员法律服务能力再提高。

四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强化便民利民措施,为广大群众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各县(市、区)紧抓“六好司法所”创建,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协助党委、政府开展法治镇、村等创建,化解矛盾纠纷,做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不断深化公证“放管服”改革,创新便民服务措施,积极服务营商环境。落实值班律师制度,继续开展刑事辩护法律援助全覆盖试点,把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放宽至最低生活保障的两倍以内执行,打造了诸如全市“律师调解工作室”、临渭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 华州区“乡贤调解”、华阴市“司法信访门诊”、合阳县“说事日”等司法品牌,赢得了辖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信赖。